高等数学: 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

蝶儿导读
文章系统讲解高等数学中的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核心内容。向量点乘定义为坐标相乘相加或模长乘以cos夹角,用于判断向量平行(坐标比例相等)与垂直(点乘为零);向量叉乘结果垂直于原向量,模长为|a||b|sinθ,计算采用行列式且不可交换。空间平面方程包括点法式A(x-x₀)+B(y-y₀)+C(z-z₀)=0、一般式Ax+By+Cz+D=0及点到平面距离公式。空间直线方程涵盖对称式、两平面相交的一般式及参数方程。题型部分详述了通过法向量叉乘求两平面交线方程,以及将直线参数方程代入平面方程求交点的方法。
— 此摘要由蝶儿创作,她也可能会犯错。

MT の 特别提示

本文大部分内容已在高中数学中学过,因此如已了解可以跳过本页内容。

向量点乘及相关性质

向量点乘是指两个向量的横纵竖坐标各自相乘后相加,或者两个向量的模长相乘后再乘以 cos 夹角。

\begin{array}{l}
\vec a = (x_1, y_1, z_1), \ \ \ \vec b = (x_2, y_2, z_2)\\
\vec a \cdot \vec b = |\vec a| \cdot |\vec b| \cos \theta \\
\vec a \cdot \vec b = x_1x_2 + y_1y_2 + z_1z_2 \\
| \vec a| = \sqrt{x_1^2 + y_1^2 + z_1^2} \\
\vec e_a = \frac {1}{|\vec a|} \cdot (x_1, y_1, z_1) \\
\frac {x_1}{x_2} = \frac {y_1}{y_2} = \frac {z_1}{z_2} \Rightarrow \vec a \parallel \vec b \\
\left.\begin{matrix}
\vec a \cdot \vec b \\
\cos \theta = \cos 90° = 0
\end{matrix}\right\}\Rightarrow \vec a \perp \vec b
\end{array}


向量叉乘 \(\vec a \times \vec b\)

向量叉乘不等于向量点乘。在向量的叉乘中,当存在 \(\vec a \times \vec b = \vec c\) 时,我们可以得出 \(\vec c \perp \vec a \& \vec c \perp \vec b\)。

如何计算向量叉乘?如下:

$$
\begin{array}{l}
\vec a = (x_1, y_1, z_1), \ \ \ \vec b = (x_2, y_2, z_2)\\
\vec a \cdot \vec b =
\begin{vmatrix}
\vec i & \vec j & \vec k\\
x_1 & y_1 & z_1 \\
x_2 & y_2 & z_2 \\
\end{vmatrix} \\
= \vec i(y_1z_2 – y_2z_1) – \vec j (x_1z_2 – x_2z_1) + \vec k (x_1y_2 – x_2y_1) \\
= (y_1z_2 – y_2z_1, \ x_1z_2 – x_2z_1, \ x_1y_2 – x_2y_1)
\end{array}
$$


空间平面方程

点法式(一个坐标点+法向量)方程:

已知空间内有一坐标点\(P(x_0,y_0,z_0)\),以及一个向量\(\vec n = (A,B,C)\),那么这个点和向量构成的平面的平面方程为:

$$ A(x-x_0) + B(y-y_0) + C(z-z_0) = 0 $$


一般式方程:

将点法式的括号拆开,即可变为空间平面方程的一般式:

$$ Ax+By+Cz – Ax_0-By_0-Cz_0 = 0$$

其中 \((Ax_0+By_0+Cz_0)\) 可以替换为常量 \(D\),因此一般式一般简化为:

$$ Ax+By+Cz +D = 0$$


点到平面距离公式:

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d,已知空间内有一坐标点\(P(x_0,y_0,z_0)\),以及一个向量\(\vec n = (A,B,C)\),则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空间直线方程

对称式方程:

已知空间内有一条线 \( l \),一位于直线上的坐标点\(P(x_0,y_0,z_0)\),以及与该直线平行的向量\(\vec s = (A,B,C)\),则 \( l \) 的直线方程为:

$$\frac{x-x_0}{A} = \frac{y-y_0}{B} = \frac{z-z_0}{C}$$


一般式方程:

已知空间内两个平面(\(A_1x+B_1y+C_1z +D_1 = 0\) 和 \(A_2x+B_2y+C_2z +D_2 = 0\))相交,则平面相交处构成的直线的方程为:

$$ \left \{ \begin{array}{l}
A_1x+B_1y+C_1z +D_1 = 0 \\
A_2x+B_2y+C_2z +D_2 = 0
\end{array} \right.
$$


参数方程:

$$\frac{x-x_0}{A} = \frac{y-y_0}{B} = \frac{z-z_0}{C} = t$$

令对称式方程的三个代数式等于 t,再将自变量 x、y、z 移项以得到参数方程:

\(\left \{ \begin{matrix}
\frac{x-x_0}{A} = t \\
\frac{y-y_0}{B} = t \\
\frac{z-z_0}{C} = t
\end{matrix} \right.\) \( \Rightarrow \) \(\left \{ \begin{matrix}
x = At+ x_0 \\
y = Bt+ y_0 \\
z = Ct+ z_0
\end{matrix} \right.\)


题型解答

已知两个平面求交线方程:
  • 首先从两个平面的方程中获得其法向量 \((A,B,C)\)。
  • 将两个法向量叉乘得到同时垂直于两个法向量的向量 \(\vec s\)
  • 因为 s 同时垂直于两个法向量,法向量垂直于平面。则 s 平行于两个平面,其即为平行于平面交线的向量。
  • 令 y 或任意自变量为 0,将其带入到两个平面方程并联立,解出另外两个自变量,得到一个点 \((a, b, c)\),这个点表示同时位于平面 A 和平面 B 上,也就是这个点位于两平面的交线。
  • 通过获得的点和向量 s,可以求出交线的对称式方程。
  • 【选】令对称式方程的每一个代数式等于 t,并移项得到该交线的参数方程。
已知一个对称式方程和一个平面方程求交点:

对于这种题,我们可以如下解决:

  • 先将对称式方程转化为参数方程。
  • 将参数方程的 x、y、z 代入到平面方程中求出 t
  • 将 t 代回参数方程,所求的 x,y,z 即为交点坐标。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