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下,内容何去何存?

短视频时代下,内容何去何存?

短视频成为时代潮流,以 Tiktok (抖音)为主的短视频平台几乎成为了中国公民乃至全世界大多数人的必装软件之一。但是,随着短视频技术的发展,视频中的内容却在不断降低、持续刷新着用户忍耐下限。新时代互联网环境下,游戏、动漫、电影电视都具有其内容,而短视频则是越来越空洞、乏味,变成文化沙漠。

短视频由何而来?

短视频萌芽

“短视频” 的定义最早可追溯到 2011 年的美国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 Viddy,是以网络和智能移动终端为平台呈现,由用户自主拍摄剪辑制作的时长短、可即时传播、内容形式灵活多样的移动视频新媒体。

20240221161153615-无标题

在中国,早在 2005 年底,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爆红,这部 20 分钟的视频,当时下载量击败电影《无极》,被公认是微电影的雏形。

随后《青春期》系列、筷子兄弟《老男孩》等涌现,不少知名导演、演员以及大量草根拍客加入微电影大军,无数网友也拿起DV、手机开始拍摄、制作。微电影推动了短视频的草根化,培养了网友利用碎片化时间拍摄、制作、上传、观看的意识。

2011年,制作分享GIF动图的工具“GIF快手”上线。2013年7月,“GIF快手”从工具转型为短视频社区,App 名称中也去掉了 “GIF”,改为 “快手”,由此开始了我国的短视频应用。

20240221161230834-images

这一段时间,我们可以称之为萌芽时期。相较于中长视频内容平台(中国的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视频,海外的 Youtube、Netflix 等),在 3G 时代末 4G 时代初,高昂的流量费用以及智能手机的低普及度,使短视频没有发展的土壤。人们大多习惯于坐在椅子上,手中握着鼠标浏览长视频平台;或是坐在沙发中看电视、电影。

2013 年,短视频元年

2013年8月28日,马化腾在账号“Pony”上传了一条8秒短视频,微视诞生。微视主打 PGC 内容生产,并且腾讯打通了旗下的 QQ、腾讯微博、微信等产品链。微视依托腾讯流量,以明星撬动普通用户的运营思路,使其迅速发展;2014年春节期间,李敏镐、范冰冰、何炅等百位明星齐聚微视拜年,并在电视上轮播,为微视带来一波小高潮。

从除夕到初一,数百万人通过微视发布、观看拜年短视频,总播放量达上亿次。这些日子,微视都保持在 Apple 旗下应用商店 App Store 前五位,日活跃用户达4500万。

紧随其后,百度推出“好看视频”,360推出“快视频”,随着当时的互联网巨头入局,以及 4G 技术三年的普及,短视频开始飞速发展,进入百家争鸣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短视频还算有些内容,有不少个人创作者得以在相关平台发布、创作内容,大众也可以在短视频平台中简单、快速的用内建视频编辑器快速发布自己的作品或生活 Vlog。

2016 年,短视频爆发期

2016年9月,今日头条内部,一个名为 A.me 的短视频平台诞生。它在未来几年里改变并垄断了近乎全球的短视频平台。

它就是抖音。2016年12月,A.me 正式更名为抖音。

2018年3月19日,抖音品牌升级,发布全新slogan“记录美好生活”,这意味着抖音正试图摆脱最初开始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的定位,向快手迫近。

抖音的母公司字节跳动,是以人工智能算法为核心的移动应用服务开发公司。凭借其长期的技术积累,抖音去中心化的精准算法使抖音迅速击败其余对手,成为规模空前的短视频平台。

短视频时代

2020 年是 COVID-19 爆发的一年,也是短视频成为潮流的一年。

你永远也想不到,你今天用的应用可能明天就加入了短视频视频流的功能。

无论是社交软件、娱乐软件还是生活软件,微信、QQ、“爱优腾”、bilibili、淘宝、京东,甚至是一些智能家电控制软件、音乐平台、游戏/软件的官方论坛,全部加入了短视频的潮流中。

洗脑简单的音乐、刺激情绪激素的搞笑鬼畜片段,或是 AI 合成音+三段式电影解说,成为了 2020 年后的视频主流。世界迎来了短视频世代。

内容快餐化

在短视频流行后,仿佛其内容密度和短视频流行程度成反比似的,随着短视频的不断流行,15秒的短视频逐渐空洞化、同质化。

抖音的算法强大在此,只要你查看、浏览并点赞了几个视频、关注了几个作者,抖音的推荐页便全部都是相关内容。很有可能“随便刷一下”,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倘若是这几个小时能学到东西也罢,但关键问题在于,如今的自媒体时代,抖音的内建视频编辑器降低了创作者发布内容的难度,随便一个 Z 世代的人,都可以学会在抖音中录制、简单的剪辑并发布自己的视频。

2024 年的抖音、bilibili等以自媒体为主的平台上,我们再难见到真正有内容、有素质、有价值的视频。平台上充斥着毫无意义、内容价值扭曲、评论和弹幕充斥戾气的视频。

制作难度过于简单,使如今的抖音充斥着低俗用语、词汇匮乏的表达、无聊同质化的搞笑,甚至是成为有些人的性暗示、擦边球、灰产宣传平台。

短视频以短、快、片段化为主,导致视频内容过于片段化、碎片化。长期习惯于碎片化的信息收集处理、记忆,十分容易导致大脑没有耐心再处理长文本、长视频,深度思考能力下降,甚至导致学习能力急剧下降。

短视频创作者的个人素质难以保证,使短视频平台上充斥的视频质量参差不一。即使将其作为学习平台,也不一定能保证相关创作者的个人能力素质或作品质量。尤其是缺少认证,只有流量认证的“大博主”,其能力素质和道德素质都无法得到保证。这种不确定下,短视频极易误人子弟,甚至影响青少年的三观形成。

短视频快餐化,知识获取简易化。短视频平台上,几十秒的教程遍地都是。这些教程表面上像是十分有用,可以让人学会许多东西。而实际上,这些内容仅仅是授人以鱼,甚至没有鱼。逐渐快餐化的短视频,让知识获取过程也逐渐快餐化。导致人的思维能力开始下降,人们在遇到问题时不再想着自己动手动脑,思考解决问题,而仅仅是上短视频平台随便一搜,得到一个简单的答案。当时看似是解决了,但下次遇到相似问题,还是无法解决。人们对短视频的依赖越来越重,如同《原神》中须弥人严重依赖虚空终端一般,学成的学者正在催生愚行

抖音平台,充斥着无意义内容的视频。

抖音平台(网页端)

20240221161001669-图片
20240221161024781-图片

充斥着标题党、低俗、低质量视频的视频平台(2024 年,哔哩哔哩)

End

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全龄段人群,都是一副单手拿着手机、大拇指上下滑动的姿势。老人如此、成年人如此、年轻人青少年如此,甚至上小学的儿童也是如此。

小区里,再也不见讨论卡牌、相互打闹或简单的跳房子、荡秋千的儿童,而是随口蹦出诸如“我草”、“傻*”、“鸡你太美”、“绝绝子”、“永远的神”等低俗或无聊段子。

短视频,其推动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娱乐模式是值得肯定的。

但在全民日益沉浸其中的同时,国家政府如何真正有效管控相关内容?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青少年模式”就能解决的么?

参考资料

人民网·2018年中国移动短视频行业发展概述

维基百科·抖音

Pexels·部分图片

网易·短视频十四年历史,从20分钟演变到15秒

文中图片及部分内容整理、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梦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分享和支持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留下评论,见证当下。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快捷回复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